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新聞專題 > 三好校園> 〔三好校園〕學子傳承善念與愛 潛移默化力行三好

三好校園

字級

〔三好校園〕學子傳承善念與愛 潛移默化力行三好

【人間社 李崑銘 彰化報導】 2025-08-05
坐落於彰化縣和美鎮的和東國小,是1959年八七水災後,由各界捐款,以愛心與希望共同孕育而成的學校。歷經一甲子的歲月洗禮,和東國小不僅見證地方變遷,更秉持「和東有愛、力行三好」的精神,成為彰化地區三好教育典範學校。

和東國小從創校之初,便承載著「由愛而生」的使命,這股精神也逐漸轉化為教育價值的核心。在歷任校長與師長的努力耕耘下,學校始終堅守「品格教育」、「關懷共好」的初衷,傳承善念與愛,將三好的種子延續至每一名學子心中。

校長柯伯儒表示,孩子從小培養學會感恩、懂得祝福,才能擁有愛自己和愛他人的力量,因此鼓勵孩子們「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」,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生活與人際互動,讓善的種子在日常中生根、發芽,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花。

他說,學校將三好理念落實於日常課程、校園文化與社區服務之中,引導學生從教室走進生活。學生每年都會在師長的陪伴下,前往養護中心表演舞蹈、歌唱,帶給長輩歡笑與感動,從中學習成為傳遞愛的使者,形塑良好品格與行為典範。

和東有愛 激發學生善行
柯伯儒指出,「和東有愛」包含三個內涵:愛自己、愛他人、愛生態。為了讓地球生態更美好,學生在師長陪伴下前往海邊淨灘,撿起海灘上的垃圾,守護自然環境,用實際行動展現對環境的愛與維護。

為了鼓勵孩子主動做家事,學校推出「做家事換爆米花」活動,學生在家裡主動擦桌子、倒垃圾、摺衣服,完成任務後,就可到校長室享用香噴噴的爆米花,由於不用父母催促,學生自動自發,臉上都洋溢著自信與成就的笑容。

柯伯儒說,為了讓善的行動延續,鼓勵學生每天寫「善行日記」,記錄自己做過的好事,包括掃地、主動教同學功課等。在和東國小,「善行」絕對不是口號,而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;孩子們在愛的環境中成長,從助人行動中學會關懷,讓校園成為充滿愛與希望的地方。

三好四給 品格向下扎根
輔導室主任蘇姿月指出,學校連續獲選為第13、14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,將溫暖與感動感染給每個學生、師長、家庭與社會。2025年整合前兩屆的執行經驗,以「三好、四給」為根基,落實「樂活力、品德力、鑑賞力、閱讀力、資訊力」等五力。

蘇姿月表示,透過三好、四給、五力,進而實踐六E品格教育,所謂六E即:環境形塑(Environment)、啟發思辨(Explanation)、典範學習(Example)、勸勉激勵(Exhortation)、體驗學習(Experience)、正向期許(Expectation)」。

蘇姿月指出,不管科技多麼進步,傳統的美好道德與價值必須留下,透過學生晨會的宣導、融入課程的設計、採取以品德教育為主題的閱讀教學等方式,希望透過不同方式,從小培養孩子形塑良好品德的情懷。

為了鼓勵孩子投入服務學習行列,學校創造服務的機會,讓高年級有機會為低年級學生服務,從中引導學生思考與決策能力,能做出最好的判斷選擇,並實際參與,使善念在學生心中定植扎根、成為習慣,擴及社會,形成善的循環。

服務學習 見證三好精神
教師張丞瑄表示,為了讓三好品格教育向下扎根,她帶領學生到鄰近幼兒園表演,透過戲劇表演方式,教導幼童「數數呼吸法」,除了引導幼兒情緒管理外,並以各種情境演出,引導幼兒如何正確交朋友、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。

小叮噹幼兒園主任陳麗親回饋表示,和東國小師生到幼兒園演出時,將幼兒喜歡的卡通人物融入戲劇情境,使幼兒牢記簡單易懂的「三好」品德,幼兒在愛與關懷的環境中成長,形塑良好的品格,相信將來能創造更和諧的社會。

學生楊宇筑說,為了要到幼兒園表演,同學們一起製作道具,感情變得更好;看到小弟弟、小妹妹們開心的笑容及熱情的回應,讓她理解「做好事,不僅可以讓別人開心,也可以讓自己心情變得很快樂」。

校長柯伯儒表示,和東國小是一所由善念築成的學校,孩子們用笑容、行動與溫暖的語言,詮釋「三好」精神,不僅成就他人,也成就自己。孩子們從小就能理解什麼是關懷、尊重、善良,「這樣的價值,會跟著他們一輩子。」
12345678910第1 / 15頁
追蹤我們